(资料图片)
今年二季度,云南省智能与数字经济协会落地昆明市盘龙区以来,联诚科技等成员单位越发“热闹”,不同板块的科创企业资源交流汇聚到此,鼓励更多科技型总部企业在盘龙变“制造”为“智造”。
在盘龙初显雏形的“2.5”产业,是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中间产业,既是“2+0.5”,也是“3-0.5”。这“0.5”正是数字化带来的赋能空间。
作为全市唯一没有工业园区的县区,且辖区71%的国土面积为水源保护区,如此“2.5”模式,切实为一产弱、二产少的盘龙带来发展新契机。这套“盘龙算法”在上半年得到很好的数据印证。上半年全区营业收入增速达到274.1%,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51.8%。
在盘龙数字赛道“解题”中,“加法”加的是技术创新性、服务增值性、团队知识性、产业链关联性,“减法”减的是各产业中资源的错配和浪费问题。
入驻东华街道霖岚科技特色楼宇的联诚科技,就是盘龙“2.5”产业的缩影。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6大区+1本部”,从楼宇办公到研发中心等上线投用,联诚科技实现了倍增式发展。
协会200余家会员单位涵盖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领域,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:抢抓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机遇。这些资源的集聚,为盘龙发掘“2.5”产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平台。“盘龙推行的数字产业集群,可以为大家更好地拢住‘上下游’企业,让头部企业之间互为生态。”邵宗翰介绍,
有了“变量”,数字经济乘数效应进而释放。要打造数字经济集群,盘龙区第一手抓的就是楼宇(总部)经济。 位于拓东街道中央商务区的云南地矿数字经济产业园,各入园企业在大数据、地理信息、地质等方面都有着国内顶尖的研发水平和产业生态,整个园区数字经济产值规模至“十四五”末力争达到5亿元至10亿元。 “以商招商,特色招商,让重点人群愿意靠前招商。”盘龙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全区目前已形成云南地矿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数字产业集聚区,汇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、云南省农科院等众多科研院所和数字孪生与智慧信息应用中心等。以此为平台基础,在全区建立了“2023年跟踪招商项目动态情况库”,发动更多头部企业成为盘龙“招商大使”。
当前,盘龙区产业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。“2.5”产业一头牵着生产、研发环节,另一头连着服务、文旅等活动,把握住经济发展的新动能,才是提升盘龙区产城融合水平的关键,这与市委赋予盘龙区的“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、生命科技创新区、现代服务业示范区”三大主导功能定位亦不谋而合。
(光明日报 全媒体见习记者阮紫嫣 记者张勇)
关键词: